
三皇五帝時期,長江岸邊,有個臨江小鎮。小鎮里, 居住著一對美貌英俊的年輕夫妻。男的叫椒兒,年方二十,是個艱苦而勤快的人;女的叫花秀,年方十八,她身段苗條,長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,顯露出山中女子特有的健康和質樸。他倆每天起早貪黑,風里來雨里去,在田野耕耘,晚上在一塊紡線織布,形影不離,生活過得十分美滿,贏得了鄉親們的稱贊。倆人恩恩愛愛,辛苦勞作,生活過得十分富裕。
有一年,神農到臨江考察。當地大官,把椒兒家,作為神農考察的地點。這么安排,一是椒兒家,生活富裕。這樣,神農一看,臨江人生活富裕,一定與父母官“執政為民”有關。這樣,臨江的官員,就有希望,得到提升。可神農,不好糊弄。到了椒兒家,雞鴨魚肉不吃,就想吃家常便飯。這下,把地方官難住了。
家常飯,苦澀難咽,神農吃不好,肯定不樂意?;ㄐ闶莻€心靈手巧的人,當聽到神農要吃庶民的家常便飯時,她非常激動,高興地說:“我做蕎麥面攤餅,內卷炒青椒絲、煮小白菜、紅蘿卜湯,滿保大家吃了高興!”花秀很有把握地轉臉對著椒兒說:“去準備香料,定讓大家吃了還想吃呢!”花秀細心地把家常便飯煮好后,就叫椒兒端上餐桌,請神農用飯。神農剛入坐,一股芳香醇麻氣味就撲鼻而來,接著花秀把卷好青椒絲的蕎麥面攤餅雙手貢給神農。神農接過后舒心地吃了起來,花秀又盛了一碗小白菜、紅蘿卜湯放到神農面前,又是一股清香味直往鼻孔里鉆?!斑@飯煮得好,好吃極了!”神農邊吃邊稱贊,然后又問,“這是誰煮的?這么香,里面加的是什么?”“這是出自花秀和椒兒夫妻倆之手!”地方官回答。
接著花秀和椒兒出現在神農面前,“飯菜除我們親手種的蕎麥和青辣椒、小白菜、紅蘿卜外,里面放的香料是我們從山上一種‘寶樹’上采回曬干磨成細末做的,這是提味的好香料呢!”小兩口靦腆地對神農回答。“什么‘寶樹’?我明日上山去看一看?!鄙褶r對在場的人說。
第二天,正逢古歷六月六———“紅火節”,天空晴朗,萬里無云。神農在地方官等人的陪同下,汗流浹背地上了山,他向白龍江南、北的臥龍山和行虎山望去,漫山遍野生長著枝翠葉茂的“寶樹”,遍地都是香氣,使人心曠神怡。神農是因嘗百草而出了名的,他走到“寶樹”跟前,對樹作了一番細致的觀察,還向在場的百姓詢問了一番“寶樹”的情況。他隨手摘了一粒紅紅的果實放進嘴里,醇麻味很快散發開來,向喉嚨竄去,他就拿事先準備好的涼開水將果粒沖到肚里,不一會兒他感覺到脾胃發熱、胃氣上沖,他連連點頭說:“這確實是個‘寶樹’,它還是一種能醫病的良藥??!”

神農下山途中同隨從們談笑風生,隨口說出“寶樹”具有“葉青、花黃、果紅、膜白、籽黑,稟五行之精”的特點。神農總結的“稟五行之精”,被古代文人撰書傳于后世。神農臨走時,召來了當地的官員、百姓及花秀和椒兒,發布了詔書:“把山上生長的‘寶樹’用花秀和椒兒一對勤勞夫妻名字的第一字‘花’和‘椒’,命名為‘花椒’,代代相傳,為民造福?!被ń酚纱说妹?。